登岳阳楼优秀教案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优秀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登岳阳楼优秀教案1知识目标
1、背诵本诗。
2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。
3、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,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。
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反复诵读、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,通过意象联缀、补充联想、炼字炼句缘景明情。
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
教学重点 沉雄悲壮、博大深远的意境
教学难点 诗人的爱国情怀
教学时间 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背景介绍
唐代宗大历三年(768)之后,杜甫出峡漂泊两湖,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,触景感怀之作。时年五十七岁,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,患肺病及风痹症,左臂偏枯,右耳巳聋,靠饮药维持生命。
二、诗歌赏析
头联虚实交错,今昔对照,从而扩大了时、空领域。写早闻洞庭盛名,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,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,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。用“昔闻”为“今上”蓄势,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。
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。洞庭湖坼 ……此处隐藏1374个字……山的.情怀。
※颈联:
1、分析对仗。
2、大意?
明确: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,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。
3、主要内容?
明确: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。
分析: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,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,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,“无一字”,突出了孤独;“有孤舟”表现了悲苦。写湖景壮阔→叙处境凄凉,触景生情,前后对比,诗境顿时不同。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,有意拿二者对照,前后映衬,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。
※尾联:
1、大意?
明确: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,倚靠着楼窗远眺,我不禁涕泪交流。
2、内容?
明确:抒发诗人忧时伤世,忧国忧民的感慨。
3、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?
明确: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,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由“亲朋无一字”,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,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。山河依旧,国难家愁,年老多病,壮志难酬,怎不叫人悲从中来,怆然涕下。尾联绾上结下,对拓宽诗的意境,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※小结
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,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,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,触景生情,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,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,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。
※写作特点:
1、对比强烈。 2、对仗工整。 3、用字精当。 4、感情深沉。
三、巩固练习
1、熟读、背诵这首诗,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。
2、完成课后练习。